“已題一帖紅消散,又封一合碧云英。憑人寄向江陵去,道路迢迢一月程?!贝嗽姵鲎园拙右住堵勎⒅昱P病,以大通中散、碧腴垂云膏寄之,因題四韻》。詩中的“碧云英”,就是題目里的“碧腴垂云膏”。
白居易和元稹(字微之)是唐代著名的詩人,兩人相識30余年,來往通信1800多封,互贈詩賦近1000篇,是志同道合的知音,情勝兄弟。所以,當元稹困居荊楚濕熱之地,內心郁結、久病不愈之時,白居易千里迢迢寄去了他能找到的最可心的藥——碧腴垂云膏,以一副膏方寄予牽念之情。
這些昔日文豪間的情誼往來,讓膏方這種中藥劑型在歷史深處閃爍著文化的光焰。而膏方,則是一種經特殊加工制成的、比較稠厚的膏狀內服中藥制劑,具有綜合調理作用,是中藥傳統劑型之一,有上千年的歷史,在中醫典籍《黃帝內經》《金匱要略》中就已經有關于膏方的記載了,但為后代制膏工藝發展奠定基礎的,卻是南北朝時期的名醫陶弘景所著的《本草經集注》。
在《本草經集注》中,陶弘景較詳細地闡述了制膏的要點。在此基礎上,中醫膏方在唐宋時期的加工和應用得以發展,《新修本草》《備急千金要方》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等民間和官方修著的醫書中,均有對膏方的記載,而膏方也是從唐宋時期開始,由治療向滋補強身、養生的方向延伸,且無論滋補還是治療,都多以內服為主;而陶弘景在《本草經集注》中還指出,若膏劑在內服同時可以外敷,則可將制膏的藥渣用來外敷病處,以盡藥力而不浪費。
明清兩代,膏方的應用更為廣泛,并從藥用延伸到膳食調養,日漸進入人們的平常生活,而且宮廷民間都盛行用膏方補養。這種社會現象通過晚清《張聿青醫案》即可管中窺豹,其書中單列的“膏方專卷”,便反映了當時膏方有多么盛行、醫家對其有多么重視。 因膏方具備治養結合的功效,適宜人群廣泛、藥物濃度高、藥性穩定、體積小,服用時無需煎煮、口感好、便于攜帶等特點,盛行千年而不衰,時至今日,更是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,越來越被人們接受和喜愛。 遍覽典籍所載的膏方制劑,其效用多以滋補為主,兼有緩和的治療作用,或補肝腎,或調臟腑,或養大腦,或養陽氣,或補虛損,或延壽命,或防衰老等,以達到補虛扶弱、抗衰延年、糾正亞健康狀態、防病治病的功效,且藥效滋潤,自古以來都被人們稱為“補品里的奢侈品”。作為滋養佳品,歷代經典膏方無不由名家出方,且在用料以及制作工藝上,有著極其嚴苛的要求。
“膏外婆”系列,是近年盛行于各年齡階段的、“老少通吃”的膏方圣品。其組方(配方)來源于醫圣張仲景《金匱要略》中所載的百合地黃湯、甘姜苓術,藥王孫思邈《備急千金要方》中所載的溫脾湯,中醫“脾胃學說”創始人、“金元四大家”之一李東垣《蘭室秘藏》中所載的圣愈湯,南宋神醫陳自明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中所載的的溫經湯,明代醫學家、中醫“溫補學派”創始人張景岳《景岳全書》中所載的金水六君煎、暖肝煎、固陰煎等古代經典名方。 “膏外婆”系列膏方,取法古代圣哲先賢所創經方,并以此為基礎,在首都相關中醫泰斗、營養學專家,以及著名醫藥學者等的指導下,精選道地藥材,由專業研發團隊融合現代科學技術,從選材、配伍、浸泡、煎煮、濃縮、過濾、收膏、灌裝,每一道工序均嚴格把關,匠心熬制而成。
“膏外婆”系列膏方研發團隊積40余年專業經驗,以古法秘法科學結合,五年磨一劍,出品了藥食同源系列的燕窩阿膠百合膏、人參御元膏、人參牡蠣膏此三款養生滋補的膏滋佳品。
由于“膏外婆”系列制品秉承醫典、立足古方、融合科學,兼收并蓄,且根據市場反饋不斷改良創新,終于成就了適于現代全年齡段各類人群養生需求的膏方圣品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每個人都是文化的傳承者。傳承,就必然要創新,就必須拘古不泥古、創新不離宗,中醫藥的生命力在于此,膏方的生命力也在于此?!案嗤馄拧毕盗懈喾?,萃取天地精華,頤養健康快樂。在未來,“膏外婆”系列膏方必將以傳統文化賦予的力量,以大自然賦予的神韻,為人類的身體健康,譜寫更華美的詩篇。 |